「蒜肠大咖专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厂长 王华强

扫码手机浏览

本期大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厂长 王华强


文字 *** :5129字,阅读时长 *** :25分钟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厂长 王华强老师,不仅参与了《黑猫警长》,《大耳朵图图》等经典系列动画的制作,同时还曾担任法国安纳西动画电影节中国市场顾问。王华强老师创作的法语艺术短片《吉吉小姐和蒙巴纳斯人》曾获2014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可谓是中法两国动漫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同时架起了两国间,动漫行业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王老师对中法两国动漫行业有着哪些感受,对国漫创作者有着何许期待?我们来一起看看,蒜肠网作为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官方合作媒体,对王华强老师的专访内容。

 

以下文字由蒜肠网整理且独家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

蒜肠:中国经典的传统水墨风动画很多都出自上美,在当年没有PC技术的前提下,老师们是如何打造这些作品的?

王华强:现在年轻一代接触和关注的首先是pc技术的应用,而美影厂从1957年成立到现在已经63年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根本就没有电脑,全部都是靠手绘、手工来完成。其实美影厂当时除了有传统的手绘动画以外,还有木偶片,剪纸片等等各种类型,全部都是用传统的手绘、手工的方式去完成的。

美影厂最经典的代表之一就是水墨动画,当时我们的第一任厂长——老艺术家特卫厂长,带领团队发明的水墨动画这种形式,1960年代相继推出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当然也有很多手绘的风格,除了在纸上画,还有用拍摄架进行拍摄,并将拍摄的画面进行修改,这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除此之外当时还应用了赛璐璐片应用,有很多变形就是在赛璐璐上画,这些都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比较传统的手工制作的风格。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像这样的绘画其实也体现了我们创作者的绘画性、艺术性。为什么美影厂叫美术电影制片厂,其实就是跟大多数动画公司一样,我们是一家动画公司。我们将动画电影作为首选,强调一个真善美,就是说在创作中一定要有概念在里面,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当中,美影在这方面做的很不错。其实在如今也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们这种真善美的创作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去创作新的作品。

蒜肠:您觉得国内的动漫行业要如何寻找突破点,让传统与创新保持和谐平衡?

王华强:如果我们用“创新与传统”这个概念来说,那么传统就是动画的传统,这是在艺术性上的追求,在艺术性上的高标准,在剧本上去尽量打造。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故事最后来展现出不同动画风格的作品,这个算是保持着一种传承。

创新可以讲到刚刚提到的pc技术,其实pc技术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诞生的,大家如果了解传统动画制作流程的话,就会知道当时的作品几乎从头到尾全部是手工创制的,因为一个动画片首先需要将铅笔稿线画出来的,最后的成果是通过上完色以后合成,然后配音,最后呈现给观众。有了PC技术之后,比传统的工艺流程在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九十年代后又开始慢慢出现了一些新的电脑软件,比如说可以动画,photoshop 诞生以来又大大的提高了画稿效率。我们原来画设计稿都是在纸上画,画分镜,画彩本;现在可以运用电脑技术去画分镜,包括画背景,也都可以用电脑。其实绘制是涉及到一个概念,这个技术的创新和我们作为一个动画片的创作这件事是不矛盾的,相辅相成的。而且整体可以带来效益和效率的提升,所以在这点上我一直认为是技术越创新越好。从美影角度来讲,动画电影方面还是以传统的二维动画偏重,当然我们也有三维动画。八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诞生了3D动画,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刚开始看到三维动画还有点不屑一顾,认为这已经没有美术的一种美感或者是差很多。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3D这块儿也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因此我们如今可以看到3D动画可以做到更加精致和精美,确实也是叹为观止。

 

其实我们原来在创办动画节的时候,游戏最开始并不被纳入动画当中,虽然现在游戏体量很大,但是它也不一定要加入动画的。不过游戏中也有很多过程是从动画时代跨界的,也是有关联的。当时的游戏画面还不算精美,动作也比较僵硬。如今的游戏画面和画风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把很多的动画风格,叙事风格归纳进去,因此如今的游戏跟十几二十年前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也是非常巨大。所以我一直是觉得创新和传统其实是可以互相结合的,是一个互相能够带来提升,最后打造出一种比较高的目标。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根本的一点还是不能忘却的,就是要有创造力,要有独特的思想,要有一定的叙事方式,同时应用先进的技术,这将是一个很完美的结合。

 

从制作方面来讲,如果放在以前,一部动画片少说也要4、5年,最长的一部电影甚至是7、8年。从绘画本身来说至少也要有2年叙事3年甚至4年的绘制周期。现在,制作方面就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比如我们上海美影刚结束的一部《我为歌狂》第二季的系列片,它是一个二维动画,也是美影的一个很有名的作品。去年我们开始制作,12集,每集20分钟,大概动用了200多人,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全部完成。因为动画片的制作绘制特性,就是需要一个完整的庞大的体量去完成。现在运用了先进的电脑化以后,在这方面也能达到很高的提升,如果放在以前是不可能,没有2年3年时间是完不成的。

蒜肠:您认为传统的动画绘制是否会被数字化完全取代呢?

王华强:数字化其实是有一个概念,在3D动画方面是没问题的。在99-00年左右,当时美国其实多数是实现全部信息技术化,全做3D。不过到目前为止,美国本土也依旧还有二维动画的存在。当然如今的二维动画的定位更精准,更精细。其实在全世界包括欧美、日本、韩国等的学龄前儿童都喜欢看动画片,但在动画上一般很少直接呈现完整的3D、完全信息动画给他们看。从美育的角度,美术片的角度来讲,其实很多都是二维手绘的,包括造型方面,其实欧美那边确实有这样的侧重,包括网飞(Netflix),他们也在做一些尝试,也在做一些2D的尝试。现在行业有一说法是叫2.5g,就是让传统二维,拥有比较平的画面感,产生一种立体感,所以这方面其实是对二维动画本身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有相当一部分3D动画可以说是没有全部电脑化的,但是它的前提是要看分镜,从台本、手写稿(它的手写稿也有一些层次)等来看,其实还是有一个传统绘画的基础。二维动画虽然是二维手绘,但是它的手绘已经不在纸上画了,而是在电脑屏幕上直接绘制,有一个绘画屏,这是根本的基础,它有绘画,然后叙事,然后讲故事,然后追求风格,所以这里面所说的完全取代,我其实并不这么认为。你可以看到日本,还继续保持着传统二维,我们美影也是以场景2维为主,你到欧洲很少看到场景二维。有一部介绍梵高生平的作品,完全是采用油画的画面感,所以产生的画面美感非常强烈,这个要用3D去做它也是很难实现的,但同时它会应用一些电脑技术在里面,所以我的观点是,3D动画的势头非常满,但还是有相互共同生存(和创作)的空间。

蒜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着大量的经典IP,如何将这些IP在当代依旧持续发光发热,您对此有什么期待呢?

王华强:大家对美影比较钟爱,这种钟爱也有历史的原因,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确实美影是唯一的一个国营动画企业,当时全中国也没有几家,几乎是唯一的一家,到后来才慢慢有其动漫题材。同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一些老前辈们的事业胸怀也非常开阔,他们的所有作品都追求一点,就是深挖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中也动用了当时的一些艺术大咖们来加入到我们的创作当中来,像水墨动画也好,孙悟空也好等一系列非常出名的经典作品,这些资源的利用都是非常广泛的。

对于美影本身来讲也有一些非常独特的艺术理念,包括孙悟空,虽然如今大家喜爱的孙悟空有3D的、有4D 的一些新的形象诞生,但当时我们呈现的传统孙悟空形象,是请了艺术家们来塑造,把它转化成容易上荧幕的、能够在动画片里去体现的、吻合了动画片的叙事逻辑和方法的一个精细化的形象,这也是被大家非常喜爱和认可的原因之一。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传统也是我们的基础,我们老一辈艺术家们有一个口号,到如今也依旧作为一个座右铭就是:美影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这是一个美影的创作理念和宗旨,这也是为什么美影很多IP形象,深受广大群众和市场的追捧与喜爱。

怎样能让这些经典作品,在新的时代下也焕发出新的艺术价值和生命,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我刚刚提到的水墨画一直是美影的一个伟大的创新,我们现在是在前辈艺术家们的基础上,又重新创作一个新的动画长片,完成水墨动画长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实一直到上个世纪所有的水墨动画,几乎都是20分钟以内的短片。真正能够成水墨的,能够进到影院的动画长片,目前我们正在做的这个项目还是第一次,希望等到我们推向观众的时候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蒜肠:《吉吉小姐和蒙巴纳斯人》这部作品曾获得2014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创作这部作品,灵感源自于哪儿?

王华强:其实这部作品当时是法国的两个导演我们一起制定的,《吉吉小姐和蒙巴纳斯人》这个项目其实描述的是在美丽时光的时代背景下,19世纪初巴黎的一个生活场景。以社会场景,重新用动画片的形式搬到荧幕上。当时蒙巴纳斯附近其实有很多艺术家,包括美国的海明威、毕加索,包括一些作家、艺术家,其实当时也都曾在蒙巴纳斯待过,到现在去看依然能够看到他们曾经的足迹,也是作为一个时期的保存。

当时我们觉得用动画片的形式来表现一个人物和这个时期的巴黎风貌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用一些比较鲜艳明快的线条和色彩,来吻合那个时期和时代(的风格),所以这个作品的人物设定、色彩设定都非常有个性,也非常能展现美术的感觉,也能让观众体会到巴黎当时的风貌,从动漫本身来讲也是非常不错的,所以也很荣幸获得了2014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

蒜肠:王老师可谓是中法两国动漫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同时架起了两国间,动漫行业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经历,您觉得我们的动漫作品或者动漫从业者,与法国的动漫从业者在创作风格方面有什么区别呢? 

王华强:先来聊聊相同之处。其实整个动画界,中国和法国的很多从业者都是追求一种创新,尤其像一些美影(作品),以及现在各大院校所创作的作品,包括中央电视台、各个地方电视台,大家也都不断的在创作方面追求创新。在法国也同样能够很深刻的感受到创新这方面,可以说大部分创作者在创作动画的时候,尤其在初始阶段,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往往都会追求艺术形式上的独特与创新。这点在法国从业者中表现的尤为鲜明,一定要追求特色,一定要表现个人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个创作者或者说动画片的制作人,他们从队伍本身来讲规模比较小,所以他们更专注于怎样创作和制作。类似于此的动画人其实也都是代表某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而国内的动画人,可能大家在创作中会考虑很多,同时要考虑市场、考虑票房,包括衍生产品……会把全方位的考虑因素加进去,完全是打偏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个其实和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动漫创作者是有些不一样。国外动漫行业除非有一些特别大的公司以外,大部分的创作者,都会专注于自己作品的创作和制作本身,不会去顾及太多。

当然也有一些流水线的连续剧,可能就是为了满足播放的需求,大部分创作者还是希望有个人的特色,有个人的标签,这个也算是不断孜孜追求的态度。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讲,像我们上美影也是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一定要有上美影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点我们是比较坚持的。像哪吒的创作,它是对传统美影人设的一个很大的改变,从人设,叙事,故事,成片,虽然最后有一些痕迹还在那里,但是这个改变还是比较大的,能够像他们这个团队这样,多年坚持和努力,团队专心的创作和制作,这样才会有好作品的推出。从长远来讲无论做什么行业都要如此,想要有好作品的推出,制作人员就一定是分工明确,并为之不断的努力与坚持。

对于国内的动漫行业,我觉得其实有时候没必要考虑太多,创作就是要专注于创作,如果考虑太多,其实对从业者本身也是一个压力。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又要照顾到创作,又有考虑市场,票房和衍生品等商业方向,这样对于创作本身终究是不好的。

其实对我个人来讲,让这些皮毛依附的(价值)是这个皮(作品)的主体,主体是好的题材,好的动画片,这本身才是重头戏,而市场要依附于片子。所以片子本身要求是一个优秀的作品,能够被大家所喜爱的作品,那么后面就可以做市场了;不要一上来就想着市场,你的精力不能集中在创作上,就会分散很多精力。

本期的大咖专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厂长王华强老师的专访就到此告一段落了,如果您对现阶段国漫行业有什么特别见解,对中国动漫事业有什么期待和建议,也可以与我们联系,发表和表达您的观点。